©2007 by 乖乖 @《blog圖黨》
剛才打開《blog圖黨》,發現多了兩條奇怪的評論,一條是sein同學的happy,一條是sfufoet同學的happy-blogday,後面還帶鏈接的,偶狠納悶就信手點了過去,(偶對留在blog評論上的鏈接從來都不防的,大家請8要害偶……)才知道今天是 31-08 blogday !一?怎麼從來木有人跟偶提起過有這麼一個day呢?敢情上一個blogday的時候,偶還不知道蝦米叫blog……^_^
在八月三十一日这一天内,全世界参与活动的Blog都会发表一篇文章推荐五个新颖的Blog,而且最好这五个Blog的内容可能是来自不同的文化、观点和型态。而所有造访的朋友都可以在八月三十一日当天发现自己前所未知的Blog,藉此认识更多Blogger并为这些新发现而庆祝。而BlogDay当天发表文章的指引如下:
虽然偶一向对这类疑似blog大串联不感性趣,不过想想偶自过完最后一个儿童节之后,就没啥节日是真正属于偶的了,玩玩也好哦>O<
照規矩,偶也要點五位同學的名。
(那些戴三个表 和菜头 之类地球人都知道的偶就不点了……)
1 分享网絡2.0 分享与2.0网络有关的一切。
蝦米叫wed 2.o ?
盜盜:wed 2.o =鮮豔的色彩+永無止境的Beta…
乖乖:真…真素醬簡單呀?
……
2 煎蛋 与Digg.com 同步,每天给你提供新鲜有趣的国外资讯。
不是因為sein 同學推薦了《blog圖黨》偶要禮尚往來,而是偶真的每天都看《煎蛋》,誰叫偶英文8好,digg.com基本看8懂……
3 大猫爪
大猫同学,因身手矫健,神出鬼没,千里之外取沙发于无形,江湖人送绰号”沙发小王子” ,而实际上,他只是一只正在被大学上-哦,不,正在上大学的家猫……
4 台北不來梅
台北創意漫畫人米奇嫚的blog.
–台北不來梅是從敦南誠品前地攤開始的原創品牌,希望帶給匆匆路過的都市人們停下的理由;讓生活充
滿亂七八糟的能量!傻氣的堅持與大量使用手工讓你有重回經濟起飛時代的感動!
不過網址已經被GWF……
但你可以在這裡看到他的网絡連載漫畫《毛球寶兒》
5 黃阿狗
在和菜頭私人BBS上認識的朋友,不知道他幹嘛的,但基本上什麼都知道,什麼都懂。上至布什總統喜歡穿什麼牌子的Underwear,下至天上人間的姑娘喜不喜歡穿Underwear,他好像都了解。
就這樣一個人,他的blog卻極少更新,而且風格跟他的個人形像極不相襯。
用一個字來形容,就是”空”。空靈的空。
每当夜深人靜四下无人之际,偶會打開他的《飯在鍋裡,我在床上》,也不看內容,(因為99%的情況下肯定木有更新)就这样靜靜待一会……
感觉到了,好强的气!
再然後,
偶就会把網頁關閉……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BlogDay官方网站http://www.blogday.org/
延伸閱讀
本來木有延伸閱讀的,但為了搞下氣氛,找來這個有點火星的測試。有興趣滴同學可以做一下。
順便,男同學可以報一下你傾向哪邊哇,女同學就免了…挖哈哈!!!!!
延伸閱讀
盂蘭盆節的和平祈福法會
依照佛家的說法,七月十五日這天是僧徒功德圓滿的日子,佛教徒在當天舉行「盂蘭盆法會」供奉佛祖和僧人。
據大藏經的記載,「盂蘭盆(ullambana)」是梵語,「盂蘭」意思是「倒懸」;「盆」的意思是「救器」,所以,「盂蘭盆」的意思是用來就倒懸痛苦的器物,衍生出來的意思是: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,供養佛陀和僧侶,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。這種儀式最早從南北朝時代目連救母的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。
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,死後變成了餓鬼,目連知道後十分傷心,就運用法力,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 ,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灰焰,釋迦牟尼佛告訴他,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,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,置於盆中,供養十方僧人,以此般功德,其母方能濟度,目蓮依佛意行事,其母終得解脫。
後來這一傳說形成一種民間習俗,並逐漸演變,從供養僧人演變成供養鬼魂。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,人們都會宰雞殺鴨,焚香燒衣,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,用以化解其怨氣,不致於為禍人間。久而久之,就有了盂蘭盆節這一節日。
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(合稱為「三元」),認為「三元」就是天官、地官及水官「三官」的別稱,正月十五、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為三官大帝的誕辰。
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,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,到陽間找東西吃,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「普度」的祭祀儀式。從前,各地輪流進行普度,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滿滿的,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、毆鬥事件﹔後來的普度便統一在七月十五日舉行。
在台灣,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,無論政府機關、公司行號、社區住宅、神壇廟宇,都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,擇日舉辦祭祀活動,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好兄弟(台灣人對鬼魂的尊稱),並祈求全年的平安順利。較為隆重者,甚至請來僧、道誦經作法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,請出地藏菩薩佛像放置高台、或請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(有的是請藝師操控鍾馗之傀儡),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。
在台灣,祭拜好兄弟之前,會先祭拜一位被稱作「大士爺」的神祇。(信徒多尊稱其為「普渡公」)。因為台灣人認為,舊曆七月,所有在陽世的亡靈,都歸「大士爺」管理。這位神祇的來由有二:一是祂是觀音大士的化身,故稱「大士爺」。二是祂原為諸鬼的首領,因受觀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門下,從此被稱作「大士爺」,成為護持中元普渡事項的神明。
有的祭祀者為求隆重,會以紙紮出大士爺塑像,在祭祀期間,會將大士爺塑像放置供桌之前,以求祭祀順利。大士爺樣貌一般是:頂生二角、青面獠牙,高大威武,頭上還有一尊觀世音菩薩佛像,象徵其代表慈悲的觀音大士。
農曆七月常見的台北中元普渡
民間的祭祖活動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進行,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。民間通過一定儀式,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,每日晨、午、昏,供三次茶飯,直到送回為止。送回時,燒錢紙封包,稱燒「包衣」,或者還有法事(或佛或道)。在有些地方(如江西、湖南),中元節是比清明節更重要的祭祖的日子。
目蓮救母,又稱目連救母,指的是釋迦牟尼佛的重要弟子目蓮(原為目犍連,或作目連)以神通能力到達地獄,在地獄將受苦的母親救出。
目連生母劉青提,生前不信佛陀,並造有許多惡行。以致死後墮入地獄。目蓮以神通力,眼看母親在飢餓地獄受苦,但卻無力將母親救拔出地獄,非常難過,於是為此去請教世尊(釋迦牟尼佛)救出母親之法。
世尊表示目蓮雖已是神通第一,但個人的神通力不敵業力,因此必須找更多的羅漢以群力才能救拔,為此目蓮特別在洞穴外準備盥洗用品,等待結夏安居結束的修行羅漢使用盥洗,並請求眾羅漢以群力為其救拔母親,最後終於成功。
《目連救母》故事最早起源於西晉三藏竺法護所譯《
佛說盂蘭盆經》,
張祜曾對白居易說:“明公亦有《目連經》。《長恨詞》云:‘上窮碧落下黃泉,兩處茫茫皆不見。’此不是目連訪母耶?”[1]。
在中國民間,已經成為中國的一項民俗,同時在救拔成功時,地獄的群鬼也跟著出來,此也是農曆七月被稱為鬼月之故,也是盂蘭盆節(中元節)法會、祭典舉辦之因。目蓮救母的故事,也成為戲曲演出的重要題材,被稱作
目蓮戲,目蓮戲常與鄉里間的宗教儀式相結合。
敦煌變文寫本有《大目犍連變文》、《大目連變文》和《大目連緣起》,元末有《目蓮救母出離地獄昇天》。明代戲曲作家鄭之珍著有傳奇《目連救母》,全名《目連救母勸善戲文》。乾隆年間,張照參考鄭之珍《目連救母》,編撰《勸善金科》二百四十集。